基层员工抱怨杠杆炒股利息多少,国央企的工资总额制度出了问题?
原创马大刀马大刀杂谈
又一年了,过年期间,国企员工最关心的,就是明年工资会怎么样。
很多基层员工,都认为目前分配制度不公平,基层拿的太少了。
例如一个三级子公司,年度工资总额2000万,领导班子5人分300万,中层20人分500万,剩下的150人分1200万。
国央企工资总额制?:
1. 什么是,工资总额制? - 总额刚性管控企业年度工资总额,需报国资委审批,不得突破核定上限 - 增速与社平挂钩垄断行业,工资增速不得超过,社平工资的0.8倍,例如电力、石油。竞争性行业,工资增速,最多只能1.2倍,例如建筑、零售。 - 总额市场化联动例如,某汽车集团利润增长12%,工资总额上浮8%;但因资产负债率超标,被扣减2%额度。2. 国央企薪酬分配,本质上是国资委、企业、员工的三层博弈。 - 国资委,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工资增长vs企业效益。例如,某钢铁企业亏损仍发高薪,被国资委通报。 - 企业,激励人才增强竞争力工资限额vs市场薪酬水平,差异大,则人才容易流失。例如,芯片企业高薪挖人被叫停。 - 员工,个人收入最大化平均主义vs绩效差异。例如基层员工常常抱怨的,干多干少,拿的钱都一样。3. 现实中的三层博弈,永远都是你多我少,很难平衡。 - 挤压天花板公司主要负责人,年薪不得超过,职工平均工资的8倍。例如2023年某银行行长,年薪从350万降至210万。 - 基层薪酬倒挂高学历基层员工,起薪远低于市场化水平。例如某博士国企起薪为1.2万,同行业民企开2.5万。 - 研发投入被抑制因为工资总额限额,于是一些需要长期投入的研发项目,被拆分或叫停。 - 人才梯队断层严重工资分配,过份倾斜“员工年限”,导致某行业35岁以下骨干员工,流失率高达27%。
工资总额,就像一块蛋糕,总共就这么大,企业员工的所有支出,都得从里面出。
包括工资、福利、补贴、奖金,加班费……
1. 公平,取决于切蛋糕的人。
但是,蛋糕有人分多了,肯定就有人分少了,这就是矛盾的根源。
制度只是工具,分配是否公平,取决于切蛋糕的操刀人。
人性是不稳定的,因此切蛋糕,是极易出现偏差的。
2. 领导的好恶,不应该重要。
同样的岗位,同样的工作,收入差距天差地别,那么这个分配必然是有问题的。
领导的好恶,不应该成了分配的关键。
把切蛋糕的权力,放在阳光下,接受监督、质疑,这很重要。
3. 国资委,认为是最成功。
当然,国资委认为,目前的工资总额制改革,是成功的,甚至是最成功的一次改革之一。
因为工资总额制,兼顾了企业效益,和员工分配公平。
- 倒逼企业做大蛋糕
企业效益越好,蛋糕越大,反之蛋糕就缩小,这就给企业创造了,内生动力,避免了“企业亏损,照样发大钱"的怪现象。
- 倒逼企业提高人效
总额是固定的,分蛋糕的人越多,每个人分到的就越少。这就形成了一种约束,自然便抑制了,企业随意增编和养闲人的冲动。
- 抹平行业间差异
区分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,通过行政手段,尽量抹平不同行业间的差距,避免同是国企,但收入天差地别。
回到前面提到的,三层博弈本身,国资委的核心诉求是啥?防止国有资产流失,这的确做到了。
因此,制度是没问题的,只能说个人想赚大钱杠杆炒股利息多少,和国企的核心诉求,是有冲突的。